山西焦化產業:深加工帶來新機遇 來源:2015-08-18 長江有色金屬網 作為一個能源重工業大省,焦化、鋼鐵、電力等傳統產業在全省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廣闊的發展潛力,山西發展靠工業助推,山西轉型的關鍵也在于工業。寒冬市場所致,山西傳統產業深受沖擊。在新興制造業異軍突起的同時,山西也加快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速度,以煤、焦為典型,近幾年我省秉持“高碳產業低碳發展、黑色煤炭綠色發展、資源型產業循環發展”的原則,以循環經濟改造提升煤焦冶電等傳統支柱產業,傳統產業實現優化升級,脫胎換骨浴火重生。 8月10日,省經信委制定印發了《山西省傳統優勢產業2015年行動計劃》和《山西省傳統優勢產業三年推進計劃(2015-2017年)》兩大計劃,在發展現狀的基礎上,分別提出了焦化、鋼鐵、有色、電力、煤化工等五個傳統優勢產業的工作思路、目標、重點和措施,為傳統產業的精彩轉身提出了新的思路。 2011年,焦炭(808, -10.00, -1.22%)價格見頂,之后一直走低,2015年以來,焦炭價格的下跌超過了業界預期。由于焦化行業的特殊性,焦爐一旦生產就不能停,否則動輒上億元的爐子就會報廢。所以,省內的焦化企業雖然虧損,但“硬著頭皮干”是唯一選擇,企業對于產業轉型、產品升級的需求日益迫切。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,7月份中國焦炭出口量73萬噸,較上月增23萬噸,環比增長46%,同比增長46%。1-7月累計出口焦炭548萬噸,同比增長25.1%。7月份,中國焦炭出口量較之6月有大幅回升。焦化廠雖庫存不大,但為在低迷市場環境中求生存,出口積極性依然較高。 11日,山西焦煤集團一專業人士告訴記者,目前國內鋼廠對焦炭企業打壓力度不減,多數鋼廠欲繼續下調采購價,焦化廠抵制較為激烈,但鋼材(2056, -18.00, -0.87%)需求仍然較差,焦炭承壓較大,后期繼續下跌的可能性較大。 8月10日,省經信委制定印發了《山西省傳統優勢產業2015年行動計劃》和《山西省傳統優勢產業三年推進計劃(2015-2017年)》兩大計劃,為陷入困境的焦化產業指明了方向。 優勢:中國焦炭看山西 焦化產業是山西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。作為全國最大、最重要的焦炭生產基地,近年來我省焦炭年產量9000萬噸左右,約占全國市場的19%;外運焦炭6000萬噸左右,約占國內省際間調運量的70%;年出口焦炭約750萬噸,約占全國出口量的90%(以貨源地計算),均位居全國第一,同時,焦爐煤氣、焦化粗苯、煤焦油等化產品產量也位居全國第一。目前,“山西焦炭”以高品質享譽國際、國內市場,是冶金等行業不可或缺的產品,對我國冶金、化工、機械制造行業起著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,也對全省財政稅收、勞動就業、社會穩定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。 經過兩年多努力,全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基本完成,轉型發展初見成效。獨立焦化企業戶數由223戶減少至72戶,戶均產能由70萬噸提升至220萬噸,形成了4個千萬噸級和14個五百萬噸級焦化集聚區,大幅度提高了產業集中度。我省焦化行業焦爐煤氣、煤焦油、粗苯的焦化化產品已實現了全面回收,全省已形成250萬噸焦爐煤氣制甲醇生產能力、66萬噸粗苯精制生產能力、270萬噸煤焦油加工能力,另有一大批化產深加工項目正在規劃建設中,焦化行業轉型發展正在有序推進。 中國焦炭看山西。山西省焦化產業對全國試點和引領的作用,許多產業政策、行業標準、先進技術在全國得到推廣。2005年山西省焦化行業就已完成全面清理整頓,2009年率先建立了政府讓位于市場配置資源的產能置換制度,2013年完成了行業兼并重組,近十年來累計淘汰1.2億噸焦化產能,是全國唯一未新增產能的重工業,成為國家制定化解產能嚴重過剩政策的重要調研學習對象。 劣勢:缺少高端產品 2015年上半年,山西焦炭出口量和出口價值呈現齊跌態勢。 山西作為國內最大焦炭生產基地,面對市場寒冬,產業走入低谷。2011年,焦炭價格見頂,之后連續多年回落。2015年以來,焦炭價格的下跌幅度超過業界預期。低價逼迫焦化廠采用延長熄焦時間的方式減少焦炭產量,以減少虧損。 從全國范圍來看,焦化產業自我調節和自我約束的能力明顯不足,新增焦化產能仍未得到有效控制,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短期內還難以化解。國內產業結構進入了深度調整期,鋼鐵需求增長明顯減弱,下游焦化行業的供需矛盾仍將普遍存在,價格低位徘徊態勢在短期內難以緩解。市場供需矛盾讓省內焦企頗感壓力,加之銀行惜貸、抽貸的情況在大部分焦化企業已經有所反映,企業資金緊張的趨勢正在加重。 而對于山西焦化產業來說,最大的劣勢就是產業鏈中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較少,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較弱,企業管理、科技研發、專業技術人才缺乏,轉型升級步伐仍需進一步加快。 方向:引導產業鏈延伸 焦化產業如何轉型?往哪個方向轉?在《山西省傳統優勢產業2015年行動計劃》和《山西省傳統優勢產業三年推進計劃(2015-2017年)》兩大計劃中,明確了山西省焦化產業的發展方向,一是要化解產能過剩,二是有序引導產業鏈延伸,由生產冶金焦轉向化工焦、清潔燃料等。 在化解產能方面,全面落實國家和山西省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有關政策,嚴禁以任何名義、任何形式新增焦化產能,嚴格堅持產能置換、市場交易機制,2015年底,全省建成11個環保節能高效現代化大機焦項目,產能1640萬噸,涉及投資150億元,并完成相應置換產能的淘汰工作。2017年底,在大焦爐建設方面,建成20個環保節能高效現代化大機焦項目,產能3200萬噸,涉及投資400億元,并完成相應置換產能的淘汰工作。 “現在如果直接賣一噸煉焦煤,頂多有10元至20元利潤,只賣焦炭還有虧損。但如果按照煤-焦-焦爐煤氣-甲醇這個鏈條來延伸生產,一噸煤最終產生的利潤可達200元左右。”業內人士表示,山西的焦化企業如果想熬過寒冬市場,延長產業鏈,提高產品附加值是最好的選擇。比如焦爐煤氣,作為煉焦過程中最主要的副產品,與煤化工相比,焦爐煤氣合成產品具有明顯成本優勢和很少的政策限制。還有煤焦油,煤焦油中含有多種化合物,我省具備較大的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。 在化產延伸方面,2015年山西省將推進11個重點化產項目建設,涉及投資近300億元。2017年底,建成焦爐煤氣綜合利用加工項目15個,煤焦油深加工項目14個,粗苯精制及深加工項目9個,涉及投資400億元。全省形成焦爐煤氣制甲醇產能500萬噸,煤焦油加工產能350萬噸,粗苯精制產能100萬噸。
|